河北一落马副局长被指用"原公务员"身份发视频炒作,配文: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网友评论:为何不能放其一条生路,让他好好做抖音?
河北枣强县民政局原副局长张某以“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为标签发布短视频引发的争议,有人认为张某有损公职人员形象,有炒作、博流量嫌疑,也有人认为张某没有犯罪,为何不能放其一条生路,让他好好做抖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事件核心事实
1. 人物背景
张某曾任枣强县民政局副局长(2009年起),2016年因审批业务移交后私刻公章伪造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于2019年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罚金5000元。
2025年6月起,其以“张先生(原公务员)”为账号名在抖音发布11条视频,均以“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开场,内容多为街头跳跃等无厘头画面。
2. 争议焦点
身份标签化:张某反复强调“原副局长”身份,被质疑利用公职背景博取流量。
内容争议:视频内容缺乏实质信息,网友批评其“炒作”“损害公职人员形象”。
前科提及:评论区大量用户提及其犯罪记录,形成舆论压力。
各方立场与回应
1. 官方态度
枣强县民政局回应:工作人员称张某“早已不在单位”,对具体行为不知情,但会向上级汇报处理。
隐含立场:虽未直接定性,但暗示其行为可能影响公职形象,需行政干预。
2. 法律专家观点
律师指出:
张某行为虽不违法,但利用前公职身份牟取流量,违背公务员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要求。
若引发负面舆情,平台可依规则限流或下架账号。
3. 网友舆论分歧
支持包容反对炒作
认为其已服刑,应给予改过机会“做抖音”属合法谋生,不必苛责,利用犯罪前科和公职标签炒作,损害政府公信力,内容低质浪费公共注意力
深层矛盾解析
1. 公职身份的特殊性
公务员即便离职,其原有职务仍具公共属性。张某以“落马副局长”标签营销,易被解读为消费体制信用,触碰公众对公权力廉洁性的敏感神经。
2.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法律层面:张某已承担刑责,公民身份下享有言论自由和就业权。
道德层面:公职群体需承担更高标准的形象责任,其行为可能削弱公众对体制的信任。
3. 社会再融入困境
网友呼吁“放其一条生路”,反映对前科人员回归社会的包容期待;
但张某选择以争议性方式回归,而非低调转型,激化了舆论对立。
所以说,法律允许他谋生,但公众期待他自重。张某的“抖音重生记”实则拷问着整个社会如何平衡前科人员的生存权与公职群体的形象维护——包容不等于纵容,转型需避免二次伤害公信力。若其坚持消费“张局”身份,即便合法,也难逃舆论与规则的约束;若能转向务实创作,或可真正实现“好好做抖音”的网友期许。
本文来源:局子里的小新 作者:小新(原创)